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亿吨,同比下降2.1%;进口铁矿石11.07亿吨,同比减少1.5%,进口均价767.8元,同比下跌26.8%。由于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据世界铁矿石出口量的70%以上,国外矿山集中度又高,每年我国钢企都要受到国外矿山的收割,甚至某种意义上沦为国外矿山的打工仔。

去年上半年,根据力拓财报显示,净利润89亿美元,产量1.5亿吨,吨矿利润在400元人民币以上,而我国去年全年下来吨钢利润不足20元(三四季度虽然我国钢铁行业连续亏损,但铁矿石价格依然短暂触底后回升,回到800元以上的中高位水平),我国钢企对外打工效应愈加明显。

进入今年1月,铁矿石期货价格持续攀升,钢企粗钢仍然亏损在100元以上,国家相关行业部门开始以喊话、调整交易手续费、约谈等形式对国内铁矿石期货市场及资本大户进行管制,意图压制铁矿石期货价格,让利于钢企及下游实体。效果会如何?对此,谈以下观点:

1、2023年铁矿石基本供需格局

供给端:2023年铁矿石增量预计4200万吨,其中澳大利亚、巴西主流矿山增量2000万吨,非主流1700万吨,国内500万吨。需求端:根据冶金规划院预测国内需求量仍然下降超过2%;世界粗钢产量不同机构预测区间在-0.87-0.4%区间,总体来看由于西方国家大概率进入衰退期,拉动需求整体下滑,铁矿石需求量大概率处于负增长趋势。

2、铁矿石价格为什么会逆势上涨?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3日,大连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上涨接近42%;同一时期,新加坡铁矿石期货累计涨幅接近60%。价格上涨核心依据还是供需关系,其次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供需关系看上去并没有明显改善,本身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那么就要在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上找原因。

央行公布,2022年12月末我国m2增幅11.8%,余额266.43万亿,增量28万亿,比2021、2020两年均多增8万亿。统计局公布2022年我国gdp增速3%,m2增速是gdp的3.93倍。在工业品供需格局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资本推生工业品价格,这是最幸运的,否则我们的cpi就不是小猫咪了。

其次,我们于2022年末放开疫情管制,对2023制定了5%的增速目标,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第一个执政年度,在推翻了疫情管制、房地产融资限制、美联储加息三座大山后,再加上国外衰退大局基本确立,国内经济具备了充分被看好并炒作的理由。

至此,基本面不太差的前提下,流动性、风险偏好都支撑工业品价格抬升。

3、堵行不行?

铁矿石在涨,螺纹钢、热卷也在涨,但钢厂在亏损,这就是现有格局。这也说明钢价虽涨,但跟钢厂利润没关系。为什么这次盛宴中钢厂放桌子端盘子洗碗,却没吃到一口菜?因为这桌子上根本就没有钢厂的位子,注定是请客并买单。

1月17日统计局公布2022年人口负增长85万,这是61年来人口首次负增;不但如此,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9.8%,其中65岁以上占比14.9%。按联合国标准,我国65岁人口已经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预示着我们刚刚实现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不仅人开始少了,而且还老了,赖以生存的房地产、基建等传统行业已经不再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钢铁需求衰减已是不争事实,然而钢铁供给仍未实现主动转头,这是非常可怕的(详见《冷静面对2023年钢铁形势》)!

房地产救急不救命的明牌下,钢厂自由生产,供给过剩,是不可能实现盈利的。但钱发太多了,无处释放,就形成了原料推动成材,共同消耗货币的局面。

这种情况,喊话和约谈能堵住吗?铁矿石是国际产品,还有掉期等衍生品,国外资本抓到漏洞很容易反噬回来。

4、国内铁矿增速缓慢

2022年初,中钢协提出铁素资源保障的“基石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国内矿产量、废钢消耗量和海外权益矿分别达到3.7亿吨、3亿吨和2.2亿吨,分别比2020年增加1亿吨、0.7亿吨和1亿吨。

2022年前11个月,我国铁矿石产量8.89亿吨,同比增长-0.5%。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曾经指出“矿山建设审批难周期长、政策制度约束偏紧、税费负担重、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是制约国内铁矿释放的主要因素。河北某县2022年9月发生矿难,至今已有4个月,河北大部分矿山依然由于事故没处理完毕而处于被封存的状态。

此外,环保、生态、物流等因素仍然约束很紧,涉及到多方利益之间的取舍,缺乏一定的智慧和担当精神。

5、解决建议

一是要面对现实,切忌掩耳盗铃。2022年人口开始负增长,劳动力人口已经从2016年就开始负增长,社会深度老龄化,使用钢主阵地房地产行业已经不具备增长条件,可能要下滑到最高峰的3/4水平。基建因为人口负增长及老龄化、地方债务积聚也不具备继续高速投资的条件。钢铁需求下滑是确定事件。这个时候当务之急需要制定针对钢铁需求下滑这个客观事实的应对方案,而不是仍然大张旗鼓的激活地产,号召买房这种自己都心里没底的做法。

二是主动去调整钢铁供给端。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也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行业,需要让钢铁生存,就得让他盈利。2010-2015年钢铁产能粗放增长,钢铁企业苦不堪言,吨钢盈利始终在几十元,2015年出现全行业亏损645亿元。2016-2018年开始对钢铁企业进行规范,去掉了1.4亿吨地条钢产能,长流程企业也化解了1.45亿吨产能,此期间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得以恢复,企业得以升级,行业更加健康。由于新置换的装备效率更高,钢铁产能再一次充分发挥,2020年粗钢产量又达到新高度10.65亿吨,同时房地产需求见顶,钢铁行业再一次面临发展困难。2021年,国家发改委主动压减粗钢产量,钢铁行业又得以盈利。实践证明,由于我国短期高速发展,40年走完发达国家200年的道路,产业畸形在所难免,这个时候需要政策去主动调整供需双方,而不是哪痛医哪,也不能犹抱琵笆半遮面。

2021年7月我们就是粗钢产量开始负增长时,铁矿石期货价格才得以一路下滑,由7月16日最高点1265.5点一口气调整到11月18日的509.5点。

三是增加废钢储备。产业平衡需要取舍有致,铁素资源短缺,为国外矿山打工,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需要增加铁素储备。比如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来取代钢筋水泥建筑,藏钢于民,树立这一理念可能要牺牲水泥行业部分利益,但最终取得的效果是大智慧。

四是加快国内铁矿供给提升,2014年我国铁矿产量达到15.14亿吨,可见储备不缺,缺什么?可能行业主管部门比谁都清楚。

五是引导有能力钢铁企业参与期货交易,锁定利润,控制风险。同时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提升资本市场管理能力,主动作为,尽量少做违背市场规律的事。

我国2500年前的老子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大道至简,可能是我们忙忘了。

 

话题:



0

推荐

吴秀青

吴秀青

8篇文章 97天前更新

正高级经济师,扎根于钢铁行业,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为产业助威、吹哨和呐喊。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23年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