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季度钢铁行业盈利能力远弱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工业企业平均利润下滑21.4%,钢铁行业下滑111.9%,亏损48.4亿元。进入4月份,钢材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西北部开始,部分企业主动减产,4月粗钢产量终于从前三个月的高增长状态回落到同比-1.5%,前4个月粗钢产量由同比增长6.1%,下滑到同比增长4.1%,钢材价格也呈现出筑底状态。

 

后势如何?路长且阻。

 

1、供给端扑朔迷离

 

今年我们告别了秋冬季限产,伴随着一季度的“补偿性”消费,钢铁企业生产高歌猛进,一季度粗钢产量2.6亿吨,只略低于2021年同期,为历史次高水平。4月份网传工信部对今年粗钢产量要进行平控,目前尚未拿出具体执行时间表。根据经验判断,随着进入施工淡季,钢材价格进一步震荡下行,企业盈亏进一步分化,后续或许还要有更多企业加入主动减产行列,政策估计要到三季度视情况推出。

 

当然,政策是否推出,何时推出,还得看下游消费复苏情况。如果消费仍然很差可能7月就要执行;复苏有起色,可能要推迟甚至不推出。对今年钢铁行业定位是既不能让钢铁企业亏损过重,又不能让钢材价格过高,成为下游行业的负担。调剂的手段就是政策性产量控制。

 

2、需求端依然迷茫

 

4月主要经济数据继续延续环比下滑趋势(由于去年4月为非正常月份,缺少同比坐标系,环比更能说明问题),经济温度进一步变冷。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0.47%,2011年以来只有四次环比负增长,前三次分别是2020年1月、2月,2022年11月,均与疫情影响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环比-0.64%,连续两个月环比负增;其中大口径基建投资为7.9%,低于前值的9.9%;制造业投资为5.3%,低于前值的6.2%;地产投资为-7.2%,低于前值的-5.9%。前4个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0.4%。

 

地产只有竣工增速上行5个点,其他均不乐观。销售面积-11.8%,低于前值的-3.5%;新开工同比-28.3%,接近于前值的-29%;施工-45.7%,低于前值的-34.2%;资金来源回踩,其中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增速继续惯性上行,但国内贷款增速掉头向下,反映施工端的收缩,自筹资金降幅扩大,反映行业信用条件的下行和投资意愿的下行。

 

今年可用地方债总量低于去年,截至4月底,提前批的地方专项债剩余发行额度仅剩余约6300亿。如果近期下达地方债额度,剩余批次地方债可能至6月中下旬才能发出,而去年5、6月份地方专项债分别发行达6320亿、13724亿。基建投资因此发力受阻。

 

4月出口增速8.5%(美元计),大幅低于前值的14.8%,一季度民营企业利润同比-23%,出口及民营企业利润下行导致制造业投资低迷,从而也引发就业、收入、消费等一系列问题。

 

3、钢材出口带来曙光

 

钢材出口是今年钢铁行业亮点,前4个月钢材出口同比增长55%,一季度钢材表观消费增幅1.9%,如果除去净出口,国内钢材消费负增长。3月全球粗钢产量增幅1.7%,高于2月的-1%;其次随着能源价格大幅下滑,国际其他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国际需求下滑、供给恢复,我国钢材生产成本优势进一步下降,预计今年钢材出口呈前高后低趋势,全年净出口增幅1200万吨水平。

 

4、钢铁行业需进一步定位

 

房地产行业是钢铁行业的根基,2022年房地产销售只有13.6亿平米,远低于2021年的17.9亿平米,退回到2016年以前水平。尽管今年前四个月经济恢复缓慢,但高层对房地产定位仍然是“房住不炒”,将发展重点牢牢定位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等行业,充分彰显高层对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和定力。如今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期,大拆大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地方财政也要将对土地主要依赖转向对国企股权收益(中特估)等多种收入途径中来。房地产用钢一直维持在钢材消费30-35%水平,后期钢铁供给过剩是一个长期的局面。政策对钢铁行业运营权重占比越来越大,作为钢铁企业,极度内卷将是常态化,品种、成本、区位布局、产业链长度、现金流等要素都将影响企业兴衰甚至生死。

话题:



0

推荐

吴秀青

吴秀青

8篇文章 97天前更新

正高级经济师,扎根于钢铁行业,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为产业助威、吹哨和呐喊。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23年 8篇